高校、医院智慧采购一体化平台
平台建设背景

随着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采购额度的逐年提高以及自主采购权限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对于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在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方面扩大自主权后,国内各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需要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当前学校采购分为分散采购和集中采购两种形式。未达到学校限额的项目实行分散采购,学校限额以上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学校需要严格遵循事业单位的采购内控管理制度,是风险防控重要领域。因此智慧采购一体化平台,需要能够:规范学校采购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促进廉政建设。

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发改规【2017】357号)的通知指出,推动招标采购从线下交易到线上交易的转变,实现招标投标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优势,推动动态监督和大数据监管。

《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

《科技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2019〕260号)

2019年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改方案》为指引,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着力优化改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加快建立采购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高效、监管机制健全、政策功能完备、科学支撑先进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目前,国内大学的采购与招标投标工作主要还以招投标采购管理为主,采购项目均采取委托代理机构和集中采购中心及校内自主招标采购,采用部分电子化系统和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为辅助,且在实际操作中正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 业务分散

    多形式委托采购与招标,标准不统一,规则、程序、文本多样化;无法统一集中管理。

  • 形式多元化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集中采购)、社会招标代理机构、单位自行招标多种方式并存;

  • 实时监管难度大

    采购过程、信息透明度不高,难以实现全流程监管;无法形成各项防控监管要点的事前预判、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一体化监管体系。

  • 信息化程度低

    不能有效利用数据资源,缺少采购信息协同管理与共享平台,数据分散多个平台和系统。

在互联网+招标采购的推动以及国家积极推动公共采购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引导下,国内各大学单位正以高度热情积极投身于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之中。但基于传统管理方式下衍生出来的各种招标投标系统,只能满足大学局部领域的信息化,或者招投标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的信息化,距离招投标过程全流程规范化、信息化、无纸化、智能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平台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以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为依据,遵循科学、法治、效率、质量的建设原则,实现高校、医院采购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

平台的建设遵循国家电子招投标认证技术规范,按照《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实施条例及细则》参考《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实施条例细则》的要求建设招标采购信息化系统。按照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的建设要求,实现我校电子招投标系统全流程无纸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建设内容& 优势价值

平台将构建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建设内容。

管理板块

招采一体化管理监督子系统、合同履约管理系统、供方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库、移动办事审批。

交易板块

项目招投标交易子系统、标准交易工具(招标书编制工具、投标书编制工具、开标子系统、电子评标工具)、大学采购网站门户的建设。

解决之道 整体设计思路 创新价值 总体架构 业务流程 主要功能
系统概述

建设主要包括十三大功能子系统